中國市場賣不動,百威啤酒甩鍋天氣
王言 · 2024-08-02 16:55:12 來源:源媒匯
下雨就不喝啤酒了?
在本土啤酒品牌業績回暖之際,百威亞太(01876.HK)卻走出一條相反的曲線。
8月1日,百威亞太發布半年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個月,百威亞太取得收入33.99億美元,同比減少7.28%;公司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5.41億美元,同比減少5.91%。
對于這份成績單,市場不太買賬。業績公布當日,百威亞太股價一度跌近7%;午后逐步回升,收盤下跌1.26%,報9.39港元/股。多家機構表示,百威亞太的利潤不及預期。
盡管長期高居中國高端啤酒“一哥”寶座,但和國產頭部品牌相比,今年以來,百威啤酒的業績增速和資本市場表現雙雙滑落。
疫情以來,百威亞太的夜場渠道優勢不再,不得不主動求變。與此同時,其高端啤酒的市場優勢,也在被本土品牌蠶食。
在資本市場,自2019年9月頂著“全球啤酒巨無霸”的頭銜登陸港交所之后,百威亞太的市值已縮水近2400億港元。
01
在華表現拉胯,天氣背鍋
2024年上半年,百威亞太的業績喜憂參半。
一方面,百威亞太在韓國、印度等市場增長迅速。據其估計,2024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印度的業務表現持續領先行業水平,高端及超高端產品組合均實現雙位數增長,占其總收入的2/3以上;同期,韓國市場銷量呈中單位數上升,收入呈高十位數增長。
但另一方面,百威亞太整體的銷量和營收的增長,被中國市場拖累。百威亞太在財報中表示,2024年上半年,總銷量減少6.2%,收入減少4.3%,主要原因是中國市場的營收下降。
“2024年第二季度,受行業表現放緩、對應2023年第二季度渠道重新開放的高基數及我們業務范圍的重要區域受到惡劣天氣的影響,銷量減少10.3%。收入下降 15.2%及每百升收入下降5.4%,原因是廣東省及福建省的強降雨,而我們的大部分高端業務的區域范圍集中于此。”百威亞太稱。
圖源微博@財經網
事實上,并非只是二季度在中國市場的糟糕表現,讓百威亞太的整體業績吃了癟。
今年第一季度,百威亞太的啤酒銷量為21.16億公升,同比減少4.8%;收入16.43億美元,同比下降0.4%;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為2.87億美元,而上年同期為2.97億美元。
中國市場在此期間同樣表現不佳,銷量及收入分別下降6.2%及2.7%。百威亞太也將其中一大原因歸咎于天氣,并表示,這是受2023年第一季度渠道重新開放及今年3月的不利天氣影響。
6月旺季以來,盡管有2024歐洲杯等賽事利好,啤酒消費也未顯現出好轉的跡象。多家機構在研報中指出,近期啤酒消費承壓,保證銷量增長仍然有挑戰,原因包括需求偏弱、不利天氣以及去年同期的高基數。
某種程度上,賣啤酒也的確是一門“看天吃飯”的生意。根據中國氣象局的信息,今年6月全國平均降水量11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1.9%,整體呈現“北旱南澇”。
無論如何,百威亞太還是要吞下中國市場業績下滑的苦果。受中國市場拖累,2024年上半年,即便百威亞太讓銷售成本下降了6.8%,但毛利依然下滑了1.9%。
02
遭遇中國品牌“圍攻”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啤酒市場基本處于“一城一啤”的階段,僅河南一地,高峰時期大大小小的啤酒廠就有70家之多。此后,隨著經濟變得更加活泛,再加上外資看好,啤酒行業開啟了在中國建廠和并購的熱潮。
1984年,百威英博(NYSE:BUD)與籌建中的珠江啤酒(002461.SZ)進行技術交換和合作生產,布局中國啤酒市場。1995年,百威在武漢建設了第一家中國酒廠。
圖片:武漢百威工廠俯瞰圖 | 來源:武漢漢陽區政府官網
與此同時,百威英博、嘉士伯等外資巨頭,通過資本戰,對分散的中國地方啤酒品牌開啟攻城略地。百威英博陸續將哈爾濱啤酒、雪津啤酒、金龍泉啤酒等收入麾下。
2019年,已經是一個“巨無霸”的百威英博,將中國、澳洲、韓國、印度等39個亞太國家和地區的啤酒業務打包進百威亞太,登陸港交所。
長期以來,百威亞太一直穩坐中國啤酒市場的頭把交椅,尤其是在高端市場。但此后,中國啤酒市場呈現“五強爭霸”的格局——華潤啤酒(00291.HK)、青島啤酒(600600.SH)、百威亞太、燕京啤酒(000729.SZ)、嘉士伯在市場短兵相接。
酒業營銷專家肖竹青告訴源媒匯,長期以來,中國啤酒市場的競爭呈現諸侯割據的格局,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核心渠道和市場。百威啤酒的渠道優勢是在娛樂夜店和大型餐飲門店,在這類場景,其直供模式有著不小的優勢。
不過,近年來,一些本土品牌也在朝著百威亞太的腹地進攻。比如華潤啤酒收購喜力中國業務后,就開始加大市場投放費用,對百威的夜場渠道形成沖擊。
另一方面,大量消費者開始通過連鎖店、超市等傳統渠道購買啤酒。購買習慣的改變,對啤酒企業的鋪貨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同時電商渠道也對傳統渠道造成很大的沖擊。
肖竹青認為,傳統的便利店、夫妻店等分銷渠道是百威公司的渠道“軟肋”,缺乏深度和廣度,見貨率太低,開發不及預期。而這恰恰是國產啤酒的優勢所在。
疫情后,本土啤酒品牌的業績大多呈現出恢復和增長的趨勢。
燕京啤酒預計2024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19億-7.97億元,同比增長40%-55%;青島啤酒還未披露上半年業績,今年一季度其營收下降5.19%至101.50億元,但凈利潤增長10.06%至15.97億元;重慶啤酒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7.2%至42.93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6.8%至4.52億元,整體實現正向增長。
不曾想,百威亞太這個“啤酒之王”,成了中國啤酒市場回暖的“另一面”。
03
高端承壓,渠道補課
在2024年半年報中,百威亞太提到,在持續高端化以及成本管理措施的推動下,其除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率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同時,百威家族的創新產品(包括“金尊”和“黑金”)帶來的收入貢獻持續增加。
百威“金尊”宣傳圖
作為中國高端啤酒的老大,百威亞太的吸金能力遠超中國同行。即便今年上半年業績不佳,其每百升收入仍增長2.0%。
但眼下的中國高端啤酒市場,百威亞太一家獨大的局面已經發生改變。
而在新一輪以高端化為主線的啤酒行業競爭中,本土品牌紛紛加碼產品升級,也沖擊了百威亞太的優勢盤。也是因此,百威亞太在中國高端市場的地位有所松動。
今年以來,各大啤酒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產品結構調整、實現高端化上。此前,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啤酒圈迎來一波“高價潮”,青島將啤酒賣出了“茅臺價”,推出標價1399元/瓶的高端啤酒;百威上線了1588元/瓶的限量版啤酒;華潤在收購喜力后,銷量在2023年同比大幅增長60%,并喊話要在2025年拿下“中國高端啤酒第一”。
這些,都為各大本土品牌沖擊百威亞太的王座埋下了伏筆。
原本,主打高端啤酒的百威亞太,凈利率遠超華潤啤酒與青島啤酒。而到了2023年,百威、華潤和青島的凈利率分別為12.43%、13.24%、12.58%,曾經的頭名已經被甩在身后。
根據研究機構Euromonitor披露的數據,到2020年,百威亞太在中國高端啤酒市場的市占率已經下滑到了42%。
壓力之下,百威亞太尋找增量的方式在于拓餐飲渠道。2023年12月,百威與太古可口可樂(NYSE:KO)達成合作,在安徽和湖北市場,百威公司系列產品經銷權歸太古可口可樂所有。
彼時百威亞太CEO楊克表示,雙方合作后,百威原有經銷商繼續負責夜場分銷,同時能與太古可口可樂分銷系統及經銷商合作,以拓展家庭和中餐廳渠道。“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協同,對我們和太古來說確實是雙贏。”
百威亞太也在2024年半年報中明確表示,就渠道擴張而言,由于非即飲消費場景的持續發展,公司專注在該渠道內帶動高端化,使得非即飲渠道的收入貢獻有所增加。
但這同時也意味著,在其他本土品牌擁有優勢的餐飲、零售等渠道,百威亞太將要“硬剛”。
面對國內啤酒巨頭的猛烈進攻,百威亞太如何招架?
本文轉載自源媒匯,作者:王言
寫評論
0 條評論